2018年年末有幸被公司派到日本,不知不覺間已過去了一年半有余?!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這段逐漸適應的日了里,我發現網上流傳的信息與自己的體驗并不完全相符。中國很大,各個地方文化習慣迥然不同,生活節奏也是大相徑庭;南北跨度極大的日本同樣也是如此,哪怕是彼此挨著的大阪京都人們的性格也是截然相反。所以本文主要記錄在日本岡山的所見所聞,或許能消除一些大家對日本的刻板印象。
日本的很多優點需要親身去經歷才能有所體會,作為一個比較宅的人,我其實很少出門,即使出門也是匆匆忙直奔目的地,然而即便如此,也總會有一些日常小事不經意間震撼著我的內心。
在剛到岡山的第二天,坐公交回家的時候,我發現車內橫著的一排愛心專座是被收起來的,留下了不小的空間不知是做何用。到下一站的時候我明白了,只見司機從車門邊抽出了一塊方形板,鋪在了公交與道路之間,推著一個坐輪椅的姑娘走進了車內并固定在了之前的位置。姑娘二十歲上下,甜甜地說了句:“今天也給您添麻煩啦,謝謝”,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瞬間驅散了我工作上堆積下的陰霾。
幾個月后在客戶公司來回的路上又遇到了盲人老爺爺和拄拐杖的小女孩,每天都是同樣的行程,與常人無異。讓我不禁感嘆日本公共設施的完善,服務體系的健全,路人們的善良,正是有了這一系列外部條件的支撐才使得殘障人士能和普通人一樣生活。
日本由于受到中國早期文化的影響,同樣也是一個以誠信為本的國家。不可否認,歧視,對中國人抱有惡意的人當然存在,但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相互的友善,信任,無關膚色與語言,表現在多個方面。
記得去年正月和同事去京都玩,我們提前預定了具有京都特色的民宿。然而到那的時候卻未發現任何工作人員,只見前臺上有幾把鑰匙,下面壓著一張紙寫道:歡迎XX先生/小姐光臨,您的房間號是XX,這是您的鑰匙。后來才知道這是一家自助民宿,老板只會在早上七八點在這邊處理一些工作,而住宿的費用只需放在房間的一個信封里就可以了。因為是第一次住自助民宿,當時確實是吃驚不已,也不知道是老板心大還是對顧客們信任,現在想來大概是后者吧。
今年疫情感染嚴重,日本也不例外,公司響應政府的號召,執行了一段時間的在家辦公政策。在家辦公期間,不需要打卡,不需要裝攝像頭,上司也不會查崗,只需要每天郵件匯報一下當天完成的工作內容即可。雖然這種生活只維持了短短一個月時間,但我卻感受到了公司對我的信任。
說起信任,就不得不提一下在日本的人際關系。來日本旅游過的人往往會說日本人待人禮貌,謙和友善;在日本有過生活經歷的人可能會說日本人的禮貌只是流于表面,人與人仿佛有一堵墻,很難深入了解對方真正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中。
但是當我想起矢吹前輩之前給我看過的一組照片時,我覺得并非如此。那組照片拍攝于二十多年前,記載著前輩們剛入職沒多久的青蔥歲月?;蛟S那會日本的房產泡沫尚未破裂,依稀能看出他們對未來生活的自信和期待。然而時過境遷,前輩們有的白了頭,有的發了福,卻依舊在一起工作。試問人生能有多少個二三十年能同一群人一起度過?工作閑暇之余聽著他們互相調侃,哪位前輩年輕的時候老去柏青哥不能自拔,哪位前輩曾經倜儻風流深受女孩子追捧,歡聲笑語間仿佛又見到了他們逝去的青春,要說這中間隔了一堵墻我實在是難以接受。
又想起年末時矢吹前輩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體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搗年糕;盛夏時山本前輩帶我們去海邊游泳,去他家的小別墅體驗生活;去國際交流中心認識了很多外國友人,日語老師組織聚會,大家互換禮物的場景等等。都說“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無論他們內心深處怎么想,但實際的友善行為卻是無法辯駁的,所以只要不封閉自己的內心,敢于去交流去融入他們的生活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最后想說一下工作職場方面的問題,網上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是日本人特別喜歡加班,每天都會加到很晚甚至還有無償加班,就算下班了也要陪前輩們去喝酒喝到很晚。不清楚這個說法是怎么流傳開的,或許東京是這樣?但這邊真的沒有,相比國內996福報而言反而算是一股清流,下班時間是5點45,不趕項目的話一般6點辦公室人走的已經差不多了。即使加班也會有加班費,一個月加班時間超過80小時部長還會限制下個月的工作時間。
職場壓抑的話由于沒在國內企業工作過不清楚國內企業的上班環境是怎樣的,但和國內讀研環境相比的話并沒有太大區別,或者說讀研要發愁論文的進度,要擔心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要忍受實驗的枯燥,要接受每周一次組會上導師的詰問等等反而顯得更壓抑一些。
總之,把在日本的一年半稱作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也不為過,但也只是我個人的看法。畢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想要真正地了解日本,還得親臨這塊土地,去體驗,去感受……